[1] |
徐长贵. 陆相断陷盆地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基本思想、概念体系及控砂模式[J]. 中国海上油气,2013,25(4):1-10.
|
[2] |
蒲秀刚,陈长伟,周立宏,等. 整体_局部_整体沉积体系分析在岐口凹陷沙三段的应用[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2):8-12.
|
[3] |
赖生华,李晓宏.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J]. 沉积学报,2005,15(5):43-44.
|
[4] |
姜在兴. 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5):535-541.
|
[5] |
顾家裕,张兴阳. 油气沉积学发展回顾和应用现状[J]. 沉积学报,2003,21(1):137-140.
|
[6] |
徐长贵,赖维成. 渤海古近系中深层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J]. 中国海上油气,2005,17(4):231-236.
|
[7] |
赖维成,徐长贵,于水,等. 渤海海域地质-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J]. 中国海上油气,2006,18(4):217-222.
|
[8] |
林畅松,夏庆龙,施和生,等. 地貌演化、源-汇过程与盆地分析[J]. 地学前缘,2015,22(1):9-20.
|
[9] |
谢玉洪,李绪深,范彩伟,等. 琼东南盆地上中新统黄流组轴向水道源汇体系与天然气成藏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 43(4):521-528.
|
[10] |
刘强虎,朱筱敏,李顺利,等. 沙垒田凸起前古近系基岩分布及源-汇过程[J]. 地球科学,2016,41(11):1935-1947.
|
[11] |
王星星,朱筱敏,宋爽,等. 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源-汇"系统[J]. 古地理学报,2016,18(1):65-78.
|
[12] |
杨守业,韦刚健,石学法. 地球化学方法示踪东亚大陆边缘源汇沉积过程与环境演变[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 34(5):902-910.
|
[13] |
苏娟,康仁东,邢凤存,等. 塔河-天山南地区早白垩世亚格列木期源汇系统分析[J]. 石油实验地质,2014,36(2):182-187.
|
[14] |
李忠,徐建强,高剑. 盆山系统沉积学-兼论华北和塔里木地区研究实例[J]. 沉积学报,2013,31(5):757-771.
|
[15] |
徐桂芬,林畅松,刘永福,等. 塔北西部早白至世卡普沙良群沉积期古隆起演化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 地球科学, 2016,41(4):619-632.
|
[16] |
吴冬,朱筱敏,刘常妮,等."源-汇"体系主导下的断陷湖盆陡坡带扇三角洲发育模式探讨: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为例[J]. 高校地质学报,2015,21(4):653-663.
|
[17] |
朱筱敏,李顺利,潘荣,等. 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综述[J]. 古地理学报,2016,18(5):699-716.
|
[18] |
徐长贵,杜晓峰,徐伟,等. 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新进展[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7,38(1):1-11.
|
[19] |
夏庆龙. 渤海油田近10年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勘探发现[J]. 中国海上油气,2016,28(3):1-8.
|
[20] |
赵红格,刘池洋. 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J]. 沉积学报, 2003,21(3):409-416.
|
[21] |
曾选萍,峁利,王玉静等. 渤南低凸起潜山岩性识别及储集性能预测[J]. 特种油气藏,2010,17(3):27-30.
|
[22] |
徐长贵. 渤海古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J]. 中国海上油气,2006,18(6):365-371.
|
[23] |
王英民,金武弟,刘书会,等. 断陷湖盆多级坡折带的成因类型、展布及其勘探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 24(3):199-203.
|
[24] |
岳云雷,于兴河,等. 坳陷湖盆缓坡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以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为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26(3):43-46.
|
[25] |
王改卫,杜晓峰,加东辉,等. 莱州湾凹陷沙三中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演化[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5, 35(35):12-24.
|
[26] |
吴立群,蒲秀刚,焦养泉,等. 断陷盆地单因素精细取证下的沉积体系综合分析——以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二亚段为例[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34(4):499-511.
|
[27] |
邓宏文,王红亮,王敦则. 古地貌对陆相裂谷盆地层序充填特征的控制-以渤中凹陷西斜坡区下第三系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4):293-303.
|
[28] |
陈莹,林畅松,周小军,等. 歧口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层序和砂体分布的控制[J]. 新疆石油地质,2006,27(3):302-305.
|
[29] |
张建林,林畅松,郑和荣. 断陷湖盆断裂、古地貌及物源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4):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