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CSCD收录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
  • 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
高级检索

1991年  第11卷  第4期

摘要:
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生物礁主要分布在上扬子的滇、黔、桂交界处(南盘江地区)和川东、鄂西地区,在陕西镇安西口、湖南怀化中伙铺和郴县等地有零星出露。现已查明的晚二叠世生物礁共有46处——9处井下,37处地面(图1)。
摘要:
震旦纪是扬子区的重要成矿期,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系列沉积矿床,如贵州的大塘坡锰矿、湖南民乐锰矿、江口锰矿、湘潭锰矿和贵州开阳磷矿、湘西磷矿、保康磷矿、荆襄磷矿等。对于这些矿床的成因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论述,但各家观点不尽一致。这些矿床基本上都分布在贝义西(长安)冰期的冰碛岩和南沱期冰碛岩之上。本文以此为基点展开对震旦纪沉积矿产的控矿、成矿因素的探讨。
摘要:
古地理、构造轮廓下扬子区的安徽部分,由于受华力西运动的影响,以及成生时代尚不清楚的沿江断裂与形成于加里东早期的江南深断裂的控制,在早石炭世岩关晚期形成“三隆两坳”的古地理格局(图1)。
摘要:
1980—1982年间,我们在研究滇东震旦系与寒武系之间界线时,曾将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过渡地层渔户村组由下至上划分为旧城段、白岩哨段、小歪头山段、中谊村段及大海段,筇竹寺组分为八道湾段和玉案山段等岩石地层单元(罗惠麟等,1982)。经过近1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划分基本合理,并为云南省地矿局区调队及第一地质大队广泛采用。
摘要:
被动边缘(passive margin)的沉积建造形成于横跨相对稳定静止陆壳与洋壳边界带上。由于这种边缘带,陆壳与洋壳之间不发生俯冲运动,而是联成统一运动的板块整体,因此这种大陆边缘具有特殊地相对稳定的构造背景。但是,洋壳与陆壳两部位,由于密度上的差别及接受沉积物的负荷效应,常常在它们的边缘发生相对沉降和相对隆起的张性断裂作用,从而导致被动边缘沉积建造形成发育特征的一系列次稳定性(或称相对地不稳定性)。
摘要:
所谓地震相划分就是在地震地层单元内部,根椐地震相标志划分出不同的地震相单元,从而为地震相分析,即根据地震相特征进行沉积相的解释推断,打下必要基础。根据在划分时所利用的地震相标志的不同,可分为单因素划分和综合划分两种不同方法。
摘要:
大陆、边缘海和浅海环境之间陆源沉积物的交替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之间的平衡所控制。与同生沉积环境有联系的沉积物分散的自然过程产生了可预测内部相结构的沉积体系域(Brown和Fisher,1977)。体系域是年代地层单元,它以明显的自然界面为界(Vail,1987)。连续体系域反映了绝对海平面曲线的变化状态。为了在成因地层中应用沉积体系分析,了解体系域界面的成因和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摘要:
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的《安徽省岩相古地理图册》最近在安徽省首届博览会上,同时与《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安徽地层志》、《安徽前寒武纪高压变质带》获金奖。该图册曾在1987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摘要:
对Gullfaks油田中侏罗统Rannoch的研究表明,高岭石的含量和分布与相对于基梅里晚期不整合的位置之间没有关系。据岩石学资料,认为大部分高岭石均呈碎屑状,仅见微量自生高岭石。本文利用质量平衡计算,就高岭石在不整合面下的砂岩中形成和保存的可能性提供指导。